(记者高伟)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 1500.6亿斤,居全国首位。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有哪些新举措?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给出答案——巩固黑龙江粮食在“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的地位,不负国家期望,坚决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王文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实现地力、良种、加工、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安全和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推动北大荒农垦集团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实施黑土地战略性保护。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地力提升为导向,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843万亩,落实农业“三减”4500万亩;融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大马力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大机械深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加快三江平原14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扩大工程换水、灌溉节水、休耕停水面积,新增置换地下水面积326万亩。
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3张牌。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增加到7650万亩、850万亩;加快种子基地建设,放大优质粳稻、玉米、大豆优势,发展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等高值高效作物,发展坚果、浆果、森林种养殖、道地药材等特色经济,巩固生鲜优势;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组织一批龙头企业与国际标准对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持续扩大农产品营销,继续办好国际大米节等活动,实现“种得好、产得优、卖得俏”。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加快建设玉米、水稻、乳、肉4个千亿级产业;围绕加工龙头建基地,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由市场机制实现种植者、养殖者与加工者高效对接,以需定产,扶持就地加工农产品增值,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做强特色产业和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元宵节临近,市场上元宵、汤圆等节令食...
春季开学之际,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
为进一步加强《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
新年将至,年味渐浓。锡林郭勒盟中心医...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