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照亮了医者坚守的初心。在广西,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以行动书写“德技双修”的时代答卷——有人荣膺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2025年“最美医生”;有人获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局、自治区疾控局联合选树的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他们以仁爱之心、专业之长,生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绘就了八桂大地卫生健康事业的壮丽画卷。他们是全区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全区5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生动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新时代的最美医务工作者,学习先进典型,感受平凡中的不凡,致敬每一位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生命之光的人。本期介绍《守护生命的“急诊织网人”——记2025年“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获得者张继亮》。
20位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集中展示来啦
↓↓↓
守护生命的“急诊织网人”
——记2025年“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获得者张继亮
“急诊室的门,永远为生命敞开。见过太多撕心裂肺的哭,也见过太多失而复得的笑。我们与死神赛跑,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拼尽100%的力气——因为知道,对面是一个家庭的天。”
——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在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有这样一位医生,扎根急诊一线35年,创建桂北首个标准版胸痛中心,织就覆盖市县乡的三级急救网,他就是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继亮。
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1990年毕业后,张继亮作为随队医生,他肩扛药箱,奔波于山野之间,为队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四年后,他走进全州县人民医院,从普通医生成长为科主任、院领导。
“总觉得还是临床更适合我。”2014年,已在管理岗干了11个年头的张继亮,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意外的决定:放弃院领导职务,回到急诊一线当普通医生。
如今,他担任急诊科主任已整整10年。“急诊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家庭。”他常对年轻医护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这是他扎根急诊的初心,也是35年不变的坚守。
张继亮扎根急诊一线35年。受访者供图
在张继亮看来,急救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张网的协作。2015年起,他牵头推动桂林首家胸痛中心建设,面对“救治分散、响应滞后”的困境,他带着团队啃下流程优化、多学科协作的硬骨头。2017年1月,桂北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在桂林市人民医院落地,实现区域胸痛救治“零的突破”。
张继亮说,有一次有位65岁老人突发胸痛送来,胸痛中心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多学科团队30分钟就完成了诊断和手术准备,并顺利完成了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看到患者转危为安,之前再累都不算啥了。”张继亮说。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7年间张继亮参与全国70余家医院评审。如今,桂林已有15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28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了胸痛救治单元认证,真正打通了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桂北胸痛救治体系已成为区域标杆。
张继亮正在检查病人情况。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陶昌顺 摄
创新推行“上车即入院”这张网还在不断延伸。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每年接待超亿人次游客。张继亮牵头建起覆盖景区、交通干线的“旅游急救网”,培训1800余名导游、景区工作人员和基层医护人员,使他们掌握急救技能。在阳朔西街,有一名澳大利亚游客突发胸闷时,现场人员用学到的技能争取了抢救时间,让这套急救网成了桂林的“健康名片”。
“病人未到,信息先行”是张继亮构建救治体系的核心理念。2018年,“桂林市创伤中心”落户桂林市人民医院,他推动12家医院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开展标准化培训。2020年,他创新推行“上车即入院”模式,上线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系统,救护车配备5G设备、摄像头,院内可实时查看车辆情况和患者生命数据。
“记得有一场车祸中,小轿车3人受伤,1人失血性休克。急救车抵达现场后,5G设备将生命数据同步至创伤中心,手术室、输血科提前待命。”张继亮说,伤者到院时,救治“流水线”已全速运转,患者最终成功脱险。
不断提升基层急救能力“基层强,急救网才真的强。”作为桂林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张继亮总把精力放在提升基层能力上。“张主任一大把年纪了都还在学习考证,我们凭什么不努力。”急诊科的年轻医护人员一直以张继亮为学习的榜样。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导师、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美国外科学院ATLS……每拿下一个证,张继亮就把培训内容“翻译”成桂林话,讲给基层医生听。
这些年,张继亮培训400余名急救专业人员,开展基层科普巡讲1800余人次;推行中国创伤救治培训计划,培育专业创伤医护600余人。他还带着全市急诊科主任组成专家组,设计多个急诊案例深入各县医院模拟演练,现场点评流程和技能操作。“哪怕多一个人学会,就可能多救一条命。”
张继亮开展基层急救能力培训。受访者供图
2023年7月,桂林乡镇一名7岁儿童异物卡喉缺氧昏迷。张继亮立即启动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救护车双向疾驰,多学科团队提前待命,最终异物成功取出,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像这样的抢救病例数不胜数。”张继亮说,这些就是体系的力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张网在守护。
“急诊这行干了35年,最大的体会就是时间就是生命。”当得知自己获评“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时,即将退休的张继亮很平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如今,他依然每天带领团队复盘病例,翻译外文资料传递先进理念,基层医院一个电话,他就带着团队下乡指导。
35年与时间赛跑,张继亮用一张覆盖城乡的急救网、一串浸着汗水的数据、一个个重生的生命,诠释着“时间就是生命”的重量。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路上,这位“最美医务工作者”和他的团队,仍在生命赛道上奋力奔跑,让“跑赢死神”从口号变成患者触手可及的保障。
“各位旅客,12号车厢有乘客腰痛剧烈...
2025年9月3日,一个载入...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8月26日至28日,以“弘扬工匠精神...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