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医者颂⑥|五次援外的他,还是个科研多面手——记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徐帆

时间:2025-09-15 23:32:2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照亮了医者坚守的初心。在广西,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以行动书写“德技双修”的时代答卷——有人荣膺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2025年“最美医生”;有人获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局、自治区疾控局联合选树的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他们以仁爱之心、专业之长,生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绘就了八桂大地卫生健康事业的壮丽画卷。他们是全区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全区5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生动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新时代的最美医务工作者,学习先进典型,感受平凡中的不凡,致敬每一位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生命之光的人。本期介绍《五次援外的他,还是个科研多面手——记2025年“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获得者徐帆》。

  

  

  

  

  

  

  

  20位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集中展示来啦

  ↓↓↓

  

  

  

  

  五次援外的他,还是个科研多面手

  ——记2025年“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获得者徐帆

  

  

  “见过太多眼睛重新亮起的瞬间:老人看清孙辈的脸,孩子读懂黑板上的字,工人重握工具……眼科医生的手,既要稳如磐石,又要柔若春风——因为我们擦亮的,是对生活的向往。”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徐帆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他是一位医者,五赴老挝、柬埔寨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带领队员们在简陋条件下完成千余例白内障手术;他是一位科研的创新者,创新开发出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操作的手术新术式,并在视网膜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人工智能(AI)开展疾病筛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他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徐帆,在诸多称谓中,他最珍视的,是受援地民众与患者口中那声朴素的 “光明使者”。

  

光明接力仁心仁术获赞誉

  5次分赴老挝和柬埔寨,其中4次担任医疗队队长,徐帆的每一次援外之路,都与挑战相伴。面对受援国医疗资源匮乏、天气高温、语言障碍等困难,徐帆带领医疗队员迎难而上,以精湛的医术顺利完成每一例白内障手术,帮助患者重见光明。

  

  “在援外期间,最受触动的是患者术后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很多患者会双手合十,一句朴素的‘谢谢中国医生’,胜过千言万语。”徐帆动情地说。

  

  印象很深的是一对80多岁来自老挝万象的夫妻,双方因患白内障已经十多年看不清对方的模样了。尤其是近几年来,他们几乎完全失明,生活已无法自理。听说中国医生可以免费手术,在家人的陪伴下,夫妻俩都在广西医疗队所在的援外医疗点接受了手术。

  

  当纱布揭开,夫妻俩看到对方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两人情不自禁地紧紧相拥,泪水浸湿了眼角……

  

  徐帆在柬埔寨为当地患者开展消除白内障手术。受访者供图

  

  “我们做过的手术中,年纪最大的患者有100多岁,最小的不足10岁,中青年患者也很多。”徐帆说,一例成功的手术背后,帮助的其实是一个家庭:让年轻人恢复劳动能力,助力家庭脱贫;让老年人能生活自理,减轻家人照护负担;让孩子重获生活希望,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这些跨越国界的医疗援助,不仅赢得老挝、柬埔寨政府的高度赞誉,徐帆和队员们更被当地民众誉为“光明使者”。

  

  徐帆在柬埔寨为群众开展术前眼部检查。受访者供图

  

               徐帆在老挝琅勃拉邦省为当地群众科普眼健康知识。受访者供图

  

创新术式助力提升基层眼科诊疗水平

  在异国为患者带去光明,回国后的徐帆始终牵挂着家乡基层群众的眼健康。

  

  “基层医生强,则群众眼健康有保障。”徐帆深知破解基层眼科困局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他推动“明眸广西”等系列行动,足迹遍布桂林、贵港等多个设区市,通过学术交流、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针对基层常见病种,他开发出逆行缝线引导下的人工晶体襻固定技术、无缝线电凝结膜瓣固定技术等实用术式。“这些术式不需要高端设备,基层医生易掌握,”徐帆介绍,此举使基层医院复杂病例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对手术患者来说也更省时省钱。

  

科研领航探索人工智能+眼病防治新路径

  面对科研,徐帆始终秉持“科研服务临床”的理念。在分子机制研究方面,他深入探索视网膜疾病的病理机制,特别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领域,创新性提出代谢失衡指数概念,揭示关键细胞凋亡通路等关键作用机制。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Ophthalm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为致盲眼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他系统开展全身代谢异常与青光眼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首次建立代谢参数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价体系。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他创新性构建代谢失衡指数模型,该模型整合血糖波动、脂代谢紊乱等12项生化指标,为临床早期预警提供理论支撑。在神经保护方向,他积极探索了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信号通路介导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为开发神经保护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在人工智能领域,徐帆积极牵头成立广西眼部与相关全身疾病人工智能筛查技术重点实验室,致力于AI技术的落地化应用,针对眼病图像智能诊断、AI远程分级诊疗、大语言模型辅助医疗等开展技术攻关。

  

  徐帆介绍,人的视网膜包含许多血管和神经,全身的一些相关疾病可能会导致这些血管和神经发生反应。因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视网膜拍照,能够推测出眼部可能患上的疾病,以及全身的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患病的风险,为医生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依据。据悉,该技术能大幅提升广西眼病诊疗能力,目前已在试行中。

  

  如今,徐帆每日仍是忙忙碌碌,诊疗、带教,搞科研……从东南亚的村落到广西的手术室,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基层医院的诊室,徐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他将中国眼科技术推向受援国家,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一线,用仁心仁术守护万千患者光明。这份跨越国界的大爱、心系基层的坚守、勇于创新的探索,正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最美的写照。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mtgz/t259172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