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困扰不再怕,陆氏针灸来帮忙——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眼综合征专病门诊丨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

时间:2024-11-15 21:04:19 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根据本市2023-2025年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有关工作部署,2023-2025年,全市支持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全专结合服务能力,提升社区中医药诊疗水平,满足本市居民优质中医药服务需求。
我们将每周一、周二为大家陆续推出社区里的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介绍,让越来越多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舒心的诊疗服务。
干眼困扰不再怕,陆氏针灸来帮忙——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眼综合征专病门诊

  

  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嘉定区西北部,是上海市首批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

  中医科作为中心特色优势科室,持续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一方面积极鼓励科室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一方面积极推动名老中医、特色流派进驻中心。

  2022年中心开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特色门诊,在此基础上,由中医科主任、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俞建锋主任医师开设的干眼综合征专病门诊于2023年成功入选上海市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

  

  

  

  专病介绍

  干眼综合征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一类疾病总称。根据其症状表现归属于中医“神水将枯”范畴,中医认为,肝脏是与眼睛相互关联的重要脏器,其开窍于目,同时负责储存血液。

  因此,长时间过度用眼会导致肝血受损,血液无法滋养眼睛,从而引发干涩症状。干眼综合征多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气机失调等因素相关。

  该病患者占眼科门诊量的30%以上。干眼综合征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需长期治疗,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失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专病团队

  

  

  学术带头人:

  陶善平

  嘉定区名中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1995年毕业至今近三十年,一直从事针灸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针灸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临床经验丰富,逐步形成了个人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和系统的临证经验。

  

  擅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炎、肩周炎等骨关节疾病;难治性眼病、小儿抽动症、面瘫、失眠、耳鸣、头痛、中风后遗症等疑难病症。

  

  

  

  专病负责人:

  俞建锋

  主任医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师承“陆氏针灸”第三代弟子陆李还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干眼症等杂症,效果获得患者认可。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分会常任理事,嘉定区俞建锋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先后主持上海市社区中医药特色项目、上海市中医优势病种建设、嘉定区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嘉定区俞建锋中医工作室建设。承担市、区级科研课题5项,人才建设项目3项,指导和参加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省市级期刊论文7篇,担任《陆氏针灸教学门诊医案选集》副主编,参编《上海市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集成》一书,获专利1项,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奖社区卫生奖。

  

  目前,专病门诊人才梯队稳定、结构合理,包括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专病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100%。

  

  非遗传承

  近年来,中医科负责人俞建锋主任医师师从“陆氏针灸”陆李还教授、吴耀持教授,系统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疗法,并成为第五代传人。

  通过跟师学习,并结合临床不断探索,总结了适合社区开展治疗干眼综合征的特色中医药适宜技术,开设干眼综合征专病门诊,并积极分享治疗经验推广至基层,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依托专病建设,团队成功申请嘉定区卫健委课题—《陆氏针灸特色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核心论文1篇,参与书籍撰写1本,团队4名成员入选嘉定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疁城杏林”人才培养计划,包括1名杏林专家,1名杏林学者,2名杏林青年。

  
特色疗法

  1、一指禅偏峰推:用大拇指偏峰着力进行一指禅推法的手法。由睛明穴开始向上沿上眼眶向外推至下眼眶,再由下眼眶向内经目内眦推至对侧睛明穴,再按推上眼眶向外、推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呈“∞”字形推。以起到镇静安神、活血通络的作用。

  

  

  

  

  2、陆氏针灸:针刺手法以“陆氏针灸”理论为基础,取穴传统与新穴、奇穴相结合,并注重解剖位置,使用眼针、水针注射、耳针、杵针、体针等结合的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组织功能,以达到通畅气血,濡养神珠的作用。

  

  

  

  

  3、特色熏蒸:采用俞建锋主任医师治疗难治性眼病的经验方(白菊花、桑叶、夏枯草、红花和枸杞)组方加减,充分利用中药的温热蒸汽,来湿润眼睑、结膜、角膜,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眼周组织新陈代谢,促进组织释放泪液。

  

  

  

  4、中药内服:目前中医对干眼的辩证总体都以阴虚为主,其中肺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团队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中药方案的制定,以获得最佳疗效。

  

  

  

  

  5、刮痧疗法:以第三颈椎为中心从上往下刮拭一定长度,再刮拭正中线两侧的膀胱经,最后刮拭颈部两侧同水平段的胆经。另外,针对性地刮拭睛明穴、瞳子髎穴、承泣穴、鱼腰穴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防治眼疾和缓解眼疲劳。

  

  

  

  病案分享

  陆某,女, 57岁。

  

  主诉及现病史:双眼视物模糊、干涩不适年余。患者原有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理想。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干涩不适,在某二甲医院眼科检查诊断为:干眼综合征。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日慕名前来诊治。刻下:神疲乏力,面色欠华,体态偏瘦,胸廓正常,五官端正,行动自如,言语轻,气息平稳,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偏干质红苔薄边有齿痕,脉弦细。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4。眼压:右眼:8.4mmHg,左眼:11.9mmHg。

  

  四诊合参:双侧眼球活动正常,眼睛干涩不适,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舌偏干质红苔薄边有齿痕,脉弦细。

  

  诊断:

  (1)中医诊断:神水将枯(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证)

  (2)西医诊断:干眼综合征

  治则与治疗

  (1)治则: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2)治疗

  

  针灸治疗:取上睛明(双),丝竹空(双),上关(双),外关(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用30# 1.0寸和1.5寸的不锈钢毫针,仰卧位,采用爪切进针法,诸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取上睛明穴时,将眼球轻轻向外侧方按压后,直刺0.8寸,上关取张口位直刺0.8寸,丝竹空直刺0.5寸,外关、太冲直刺1寸后予以温针,留针30分钟。以上治疗1周3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主要以一指禅偏峰推手法。由睛明穴开始向上沿上眼眶向外推至下眼眶,再由下眼眶向内经目内眦推至对侧睛明穴(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睛明→对侧睛明穴→……),再按推上眼眶向外、推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呈“∞”字形推。结合点、按、揉太阳、翳风、四白、风池等穴位。

  

  中药熏洗:以经验方(白菊花、桑叶、夏枯草、红花和枸杞)组方加减通过中药熏蒸仪加热后进行熏蒸眼部。

  

  生活调护:建议患者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放松;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深海鱼等。

  

  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患者复诊时自述双眼干涩、刺痛症状明显减轻,视物清晰度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亦有所改善。眼部检查见眼球润泽度增加,眼睑边缘鳞屑减少。继续原方案治疗,并适当调整中药剂量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例中的陆女士,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结合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及生活调护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效改善了干眼综合征的症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即在治疗眼部疾病的同时,也关注患者全身状况的调整,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本案例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用眼卫生,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以预防干眼综合征等眼病的发生。

  

  

  专病门诊服务信息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08:00-11:00

  

  门诊地点:

  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祁昌路355号)门诊三楼 中医科

  

  咨询电话:

  31016511

  


原文链接:https://wsjkw.sh.gov.cn/gzdt1/20241021/17e6c07a8969496fa5238fa47f5e97f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