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强化急救体系建设 构建上下联动“一张网”

时间:2022-06-01 19:59:48 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2020年以来,保康县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政治检验,全力推动全县急救中心体系建设,率先纳入全市120指挥调度平台运行,实现全市院前急救“一张网”,急救能力持续提升,急救通道拓宽提速,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建体系

  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人民健康始终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是突出能力支撑,调整规划布局。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推进县域医疗资源扩容升级,调整县域医疗卫生总体规划,将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城关镇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纳入全县规划“大盘子”,已拿出县城区最好的地段新建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内科大楼、传染病防治大楼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年底前投入使用,县中医院肿瘤中心已投入使用,建设项目的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整体谋划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利用特别国债资金1.6亿元,谋划、实施8个大项目、22个小项目,不断补齐县乡诊疗救治短板弱项。在县医院、县中医院扶持三个重点科室,创新实施学科“孵化”,引入新机制,发展新业务70项,在血管造影、无创微创手术、心脏介入治疗等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四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CT等设施,为卒中、胸痛患者急诊急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突出公益服务,调优急救机构。县委、县政府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分别两次研究讨论改革事项;建立院前急救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财政、卫健、发改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建设难题。印发了《关于建立县院前急救体系的通知》,组建保康县急救中心,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内设办公室、调度科、急救科、急救培训指导科等4个功能科室,承担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急救调度和院前急救任务,急救中心和急救站所需的调度员、担架员、驾驶员等急救辅助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三是突出上下联动,健全调度机制。结合实际情况,为了加强急救网络建设,保证急救工作迅捷高效,县政府于2014至2015年共投入200万元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了救护车。2015年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突出指挥型调度模式,于2015年9月,安装安克调度系统,正式开通县、乡两级120急救网络,开设三个调度席位,每班开放2个调度席,9名调度员24小时值守,主要依托县直3家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和13家乡镇卫生院,共建立了16个急救站,按照“就近、就急、就医疗能力、就病人意愿”的调度原则,统筹调派纳入院前急救管理的19辆救护车。到2020年已基本实现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院前急救工作体系。2021年12月29日,与市急救中心并网成功,成为襄阳市首家纳入平台管理的急救中心。

  二、优先保障,强化调度转运能力

  高效的急救设施,顺畅的调度机制,快速的转运能力,就能为患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2020年为了落实院前急救一体化建设,保障与襄阳市急救中心互联互通,积极与市急救中心沟通,确定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建设基础设备购置清单,于2020年底从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资金中,专项划拨713万元,优先用于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一是高标准建设调度平台。对急救中心调度设备、急救话机、车载平板、网络等设备进行了一次大换新,新增添了急救站视频监控设备、急救车辆视频监控设备、预告知终端、电子大屏等功能设备,以实现与襄阳市急救中心互联互通。二是升级改造救护车辆。按照《襄阳市急救体系建设车载设备》要求,为11辆普通型救护车配备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急救记录仪等设备,升级达到标准化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要求。为县级医院购置负压救护车1台,达到负压救护车配置比例。为高寒地区的龙坪镇配置1台四驱救护车,确保冰寒恶劣天气下的急救转运工作。目前全县院前急救车辆已达到22台,其中负压救护车2台,监护型救护车13台,7台转运型救护车也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急危重症病人转运能力全面提升。三是建齐配强急救力量。根据实际,为距离城区公共区域、重点场所、乡镇卫生院十公里以上且山路狭窄、路况较差的偏远村村卫生室共配备35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为生命急救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将民营医院纳入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打造“30分钟急救圈”。

  三、高效运转,搭建急救生命通道

  为确保急救体系高效运行,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制度关。坚持“用制度管事、用数据说话”,持续健全院前急救制度,编制下发《保康县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和《急救站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工作规范》,涵盖急救站设置、急救车辆配置及管理、急救站管理、院前急救制度、出车管理等13章内容。和市急救中心并网后,组织人员重新修订了急救中心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急救流程、应急预案等66条内容,并装订成册下发至各急救站。二是严把学习关。开展常态化、针对性地培训,不断提高急救人员院前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组织调度员上级急救中心学习调度系统软件及管理知识;选派急救站医护人员到上级急救中心学习急诊急救相关知识;组织全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专题开展急救知识及呼吸机、除颤仪、AED等设备操作的专业培训;组织各急救站站长、护士长、司机、急救医护人员对车载平板、执法记录仪、120智慧调度系统、电子病历书写等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增强急诊急救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严把管理关。对纳入院前急救管理急救站,实行了“六统一”管理,即机构运行统一、人员管理统一、经费安排统一、电话受理统一、车辆调度统一、站点管理统一,实现县乡两级院前急救“一张网”,形成反应灵敏、畅通快捷、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调度指挥中心发挥急救的大脑中枢作用,24小时无缝对接,对系统运行、网络安全、派车转院、车载设备,定期全面检查,及时梳理问题,持续改进提高。同时,对急救站建立日常考核和通报机制,提高急救站的急救质量。目前,全县院前急救由单一的转运模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综合性的调度、急救、转院模式,运行6年来,共接到呼救电话48774次,出车26545次,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者:周开国

  责任编辑:罗一鸣

  稿件来源:襄阳市卫生健康委


原文链接:https://wjw.hubei.gov.cn/bmdt/ywdt/tzgg/202205/t20220531_41542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