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战抗疫一线的同时,北京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协调联动,确保医疗救治不间断,筑成护佑生命的防线。
面对透析患者 我们始终守护
“下午五点半,我赶到医院,看到患者都往外走,心里那叫一个急啊!跑到透析室看到护士长他们还在等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下来了。”肾病科透析患者张阿姨讲述起几天前的经历。
近期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部分社区进行了封控和管控,张阿姨的小区就在其中。看到健康宝弹窗,张阿姨急坏了“下午还要透析怎么办?快给护士长打电话。”张阿姨立即拨通了北京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电话。
“两天没透析了,今天必须做透析,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侯春花护士长说:“您别着急,先到社区做核酸,拿着阴性结果来,咱们就能透析。”核酸检测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再看看已经上午近10点了,核酸结果出得晚的话还能做上治疗吗?张阿姨再次拨通了护士长的电话。“张姐,别着急,不管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我们都等着您。”护士长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安抚了焦急的张阿姨。与此同时,护士长调整排班安排好加班人员,唐珑医生和郑桂敏医生不断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了解社区情况,反复说明张阿姨的病情以及按时透析治疗的重要性。
下午五点半,张阿姨带着核酸阴性证明赶到医院,“当我走进透析室看到医生、护士已经为我做好了接诊、治疗的准备工作,当时心情无比激动,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谢谢你们了。”张阿姨激动说:“现在街面上人都少了,大半个北京城都安安静静的。再看咱们透析室,却在加班加点工作。我这心里又感动,又心疼,你们太不容易了。”透析机运转起来,安静的透析间里听着机器的运转声,张阿姨的心终于踏实了。她在病友群里写下今天的经历:治疗结束我到家已经十点多了,医生、护士们还要完成环境消杀等工作,多晚才能到家啊……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保证透析患者按时完成治疗始终是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坚守的初心,她们为患者付出的一切,都被大伙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近,透析患者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道:妙手勤施,逢病皆尽力,仁心广布,医患必和谐。患者高叔叔激动地说:“我们有幸在中医医院透析,有你们在,我们的生命线就能守住。”
面对重患告急 我们火速介入
呼叫胸痛中心!
呼叫胸痛中心!
晚上9点多,急诊科收治了82岁患者李奶奶。近日,李奶奶总是胸痛,当晚尤其严重,出现了持续胸痛。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李奶奶高龄,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十分凶险。急诊科立刻呼叫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值班医生迅速做好个人防护,冲到急诊室,结合李奶奶胸痛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紧急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按照疫情期间危重患者优先收治的原则和相关诊疗方案,胸痛中心以最快速度完成李奶奶新冠相关筛查,并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造影显示,她右冠状动脉中段100%闭塞,手术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李奶奶胸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大家刚刚松了一口气,此时胸痛中心的呼叫铃声再次响起。
“快,又有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中心迅速反应,筛查、术前准备……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导管室。造影发现,患者前降支近段100%闭塞,闭塞血管同样得到了成功开通。
凌晨两点,值班医生刚刚整理完两台急诊手术的病历,熟悉的呼叫声再次响起,一名50岁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需要紧急冠脉介入治疗,导管室的大门第三次打开。造影发现,他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100%闭塞,手术成功打开闭塞血管,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横跨午夜,争分夺秒,北京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连续抢救三名冠状动脉100%堵塞心肌梗死患者。疫情之下,他们依旧高效、规范、快速响应每一次抢救。“病人至上,生命至上”是他们的初心,也是宽街中医人的精神所在。
面对急危重症 我们“疫”无反顾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时刻站在院内抢救的第一线,严格按照绿色通道预案执行。争分夺秒,在急诊室守护着急救生命线。
急诊科近日连续接诊2名院外猝死患者,医护团队迅速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同时与急救车送医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对于高风险人群就地隔离抢救,留取新冠病毒核酸标本,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收费”,急诊医护共同协作,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完成紧张的抢救工作后,姚卫海主任主持病例讨论,深入分析患者病情,对抢救工作、救治流程等方面做出点评和指导,敦促青年医护人员的成长。
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宽街人守救治患者的初心,担护佑健康的使命,疫情防控与救治两不误,践行对患者的生命守护!
元宵节临近,市场上元宵、汤圆等节令食...
春季开学之际,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
为进一步加强《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
新年将至,年味渐浓。锡林郭勒盟中心医...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