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数据,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分别从2020年的79.12%和43.56%,提高到了2021年的86.81%和50.99%。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02家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1317家妇幼保健机构为住院期间的妇女儿童提供中医药服务。
《通报》称,自2021年4月《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以来,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全面换挡提速,妇幼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与中医药管理局已普遍建立起妇幼中医药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牵头作用,研究解决妇幼中医药科室设置、人才培养等重点难点问题。各省(区、市)普遍将“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纳入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机构积极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大力发展中医药专科服务。
据悉,许多妇幼保健机构围绕备孕、产后、流产后等重点环节和儿童咳嗽、儿童消化不良等常见健康问题,提供适宜妇女儿童食用的药膳、养生调理茶饮等服务。其中,542家机构提供药膳服务,495家机构提供养生调理茶饮等服务。13个省(区、市)将中医药业务发展作为妇幼保健院院长管理培训的重要课程,9个省(区、市)举办专题妇幼中医药服务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共将3081名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人才纳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共计支持7023名西医妇产科和儿科临床医师学习中医。
元宵节临近,市场上元宵、汤圆等节令食...
春季开学之际,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
为进一步加强《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
新年将至,年味渐浓。锡林郭勒盟中心医...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