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中心医院以“六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医疗质量,以“专业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开展标准化诊疗。修订229个病种的诊疗常规,扎实开展“三基三严”、疑难病例讨论等全员培训,实现MDT系统化、数据化管理,获“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试点项目-A级达标单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成立日间手术中心、日间化疗中心、医药联合门诊、MDT多学科诊疗门诊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就医难题;高标准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七大中心,依托全市120智慧急救“一张网”,推行“上车即入院”模式,院前、院内急救全流程一体化无缝对接。提升学科技术首位度。推进肿瘤精准治疗技术、分子诊断、精准化微无创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微创手术比例达到30%以上,拥有省级重点专科30个,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单位、关节外科荣获全国加速康复建设单位。
二、创新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积累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建立健全医院资产、运营、成本、内控等制度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加强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建立健全高值耗材点评和监督制度,上线运行医用耗材SPD项目,实现全流程追溯和精细化管理。稳步推进RBRVS绩效管理+成本管理+DRG/DIP系统一体化工作。促进医保付费改革与医院运营管理相融,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今年上半年,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7.7天,四级手术、日间手术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18.45%、32.05%;CMI指数为1.22。
三、发力科研教学,以“一体化”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基石
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行动”。开通“科研门诊”“科研病房”,设立临床研究实践基地,开办“临床医师科研实践能力提升班”,学员发表中科院二区SCI论文多篇。加强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生物样本库已存储30.5万人份细胞样本,成立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襄阳分中心、湖北省子宫颈病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今年上半年,发表一区SCI论文6篇,二区SCI论文6篇,其中2篇通讯报告发表在Lancet Microbe杂志。深化医教融合。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学科ESI进入全球前1%,获批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级住培专业基地21个。
四、提升优质服务,以“人性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文化
倾力改善患者体验。实施“关注细节、关爱患者”计划,优化服务举措80余项;开展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行动,优化患者入出院、治疗检查、生活需求等流程,创新开展“互联网+居家护理”,为患者提供造口护理、PICC维护等5类27个项目的“上门服务”。大力弘扬关爱文化。实施“关注细节、关爱职工”计划,开展护士节、医师节活动,组织“暖护”“暖医”“暖新”活动,提升职工幸福感。
五、打造智慧医院,以“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升级临床路径功能,协力医保DIP支付改革;引进《单病种急救管理信息平台》,将过程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持续优化一站式入出院流程。实现患者手机自助入院、电子发票、办理电子陪护等功能;引入AI单病种上报系统、AI影像诊断系统、AI病案质控软件、智能VTE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推进智慧平安医院建设。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全院区门禁管理,部署一键报警系统,保障医患安全;打造后勤一体化服务体系,设备、信息、总务、保卫实现一键式集中报修、全流程闭环质控管理;上线支助系统,实现一键派单、GPS定位、工单质控等功能。
六、坚持党建领航,开启“现代化”医院建设新征程
政治引领,把稳发展之“舵”。制定医院章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程序。科学制定医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13356”发展战略。培育人才,夯实发展之“基”。设立年度人才培育基金2000万元,分层培育“高端人才、青年英才、后备人才、青苗孵化”四类人才,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医学领军人才3人。文化铸魂,汇聚发展之“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出台《医院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牢记初心与使命,派出3支共50余名医务人员,驰援天津、长春、上海抗疫工作。医院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涌现出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等典型。
责任编辑:韦 喆
稿件来源:襄阳市卫生健康委
元宵节临近,市场上元宵、汤圆等节令食...
春季开学之际,为进一步巩固校园食品安...
为进一步加强《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
新年将至,年味渐浓。锡林郭勒盟中心医...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海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