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热射病”,预防是关键

时间:2022-08-05 23:08:22 来源: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开启上蒸下煮模式。今年更是喜提超长待机版三伏天,历时40天。

  

  入伏以来,全国各地已连续发布多个高温预警,小编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远离夏季杀手——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看到这里之后,各位读者应该想热射病这么厉害,那我们就待在室内,尽量避免在高温时室外工作、运动好了?这里还要为大家梳理一个概念,临床上又将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

  

  △劳力型多见于工人、农民、战士、运动员;

  △非劳力型的多见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儿、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

  

  高温环境下室外工作、运动容易引发中暑这个概念已为大家普遍接受,还有很多人认为“在家就没事”,不在烈日下,怎会发生中暑,其实室内温度>32°C和(或)湿度较大(>60%)、通风不好同样会造成中暑,而上述人群正是“热射病”的主要袭击对象,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健康认识误区,导致目前非劳力型中暑较劳力型中暑呈增多趋势。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

  

  ①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③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①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②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③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特别注意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①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②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③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④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⑤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搜索

  复制

  


原文链接:http://wsjkw.jl.gov.cn/zdzt/jkkp/202208/t20220801_85285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